“我是在前年開了主賣營養品的母嬰精品店,但是我現在的盈利點還是在奶粉上。雖然奶粉毛利不高,但是只要廠家不壓量,代理商就能給我們穩定供貨,做好售后服務就不怕賣不出去。”某華北地區的母嬰店主說道。
“我就覺得還是做老本行好,轉去做營養品的未必人人都合適。”
自娛自樂
該母嬰店主的母嬰精品店于今年3月份“倒閉”,據他所說現在的全部精力還是放在奶粉上。
“我做營養品也是看到身邊朋友做了,但我們城市小,很多人對營養品不感冒,年輕人又喜歡在網上買,我一個月也賣不出去多少。”
“這一年多時間,還了房租水電也就沒什么錢了,營養品代理給的銷售目標每個月都完成的很吃力。什么土地種什么菜,我們這兒做得好的都是奶粉。”
他認為自己之前做營養品真的是什么方法都試過了,從調整選品到改變貨架分區擺放方式,從帶著員工學營養品知識為門店賦能,到組織活動吸引周邊目標人群,但就是沒有什么起色。
家人也認為他是在自娛自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經常要用奶粉的錢去填補營養品帶來的虧空,但現在自己門店的營養品銷量持續走低,即便用奶粉利潤填補也開始難以為繼,再經營下去可能會入不敷出,于是他果斷關停了自己的營養品母嬰精品店,繼續經營著奶粉。
健康管理型門店之患
該店主,雖然是沒有經營好營養品,但作為有著切身經歷的他,在這一年多時間中,卻也發現了在經營健康管理型門店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短板。
他認為自己做不好母嬰營養品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客群不夠精準。他所在的三線城市,本身年輕人就少,新生兒數量也少。而且多數寶媽只會給孩子買奶粉等必需品,對營養品的接受度不高。他在期間搞過幾場活動,也確實吸引來部分寶媽,但是她們了解完后直接就從網上購買。只有沒有搞活動會有零星寶媽過來,而且有些寶媽來了也不會購買。賠本賺吆喝,虧了不少錢。歸根到底還是門店的專業度不足,在尚未具有足夠專業度的時候,盲目跟風,貿然開家營養品為主的精品店。專業不夠,無法為顧客提供專業的服務。
二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經營營養品門店還是老板一人大包大攬,店員對營養品不甚了解,即便專門組織培訓,以營養品知識進行量化考核,仍然不起作用。同時自身的專業度也不夠,也沒有想好怎樣成體系地對團隊進行培訓。自己都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說還要去教授團隊。員工沒有業績選擇離職,這還導致了人員流動量大,店員們基本上都學不深、學不透,更遑論為顧客提供什么專業性的建議。
三是營養品竄貨沒人管。相比奶粉而言,國內對營養品竄貨的治理還未健全,這也讓他的營養品生意更加難做。代理給的價格肯定不會比竄貨來得低,比價格比不過,這在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那邊就是會被直接pass的。竄貨來的,只要是真的,那他們就會用得很開心。
“現在那些竄貨的營養品都是在和網上比價格,我們都不在他們的競爭對手名單里。因為我們雷打不動要付店租,價格根本沒有優勢。”
如今,他表示依然關注著母嬰營養品市場,但是之后會慎重看待,“畢竟不是誰失敗很多次還能成功的,還是要做適合自己的東西。”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