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PK “90后”消費時代
60后,是幸運的一代(歷史機遇多);
70后,是糾結的一代(一條腿跨在理想,一條腿跨在市場經濟);
80后,是無奈的一代(被房產壓垮);
90后,是“拜犬”的一代(無需解釋)……
昨天下午的投融資大會上,浙江華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宗佩民、浙江浙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越孟從“投資”角度闡述了他們對未來的看法。對“80后”那些年輕的肉體而言這很殘忍:“90后時代”已經到來。
低碳經濟潛力無限
人口、消費、能源結構、技術……這些因素共同推進了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在浙江浙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越孟看來,我們正走向一個“低碳”社會。國民素質的提高、互聯網的普及、新能源的出現等,共同推動了這一進程。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許許多多投資機會。
“低碳經濟的投資空間大得很,可分高碳改造、低碳升級和無碳替代三大塊。高碳改造旗下有節能減排、建筑節能、綠色照明、碳捕獲封存、低碳公益裝備等;低碳升級則包括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等升級換代;無碳替代是用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直接替代火電等傳統能源。”
如果細分,這三大領域包含300多個行業,將吸引幾十萬億的資金流入。
60后會賺錢,“90后”會消費
浙江華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宗佩民覺得,“‘60后’一代人,是幸運的,他們趕上了歷史的機遇:恢復高考、改革開放等。他們當中涌現了一批成功創業者,聚集了70%的社會財富。”
問題是,“60后”善于掙錢,卻不懂得花錢。宗佩民自己是“60后”,他自述“每年支出不超過10萬”。“據我所知,娃哈哈的宗慶后每年花在自己身上的錢不到5萬,那么多錢怎么辦呢?”
誰來花錢?90后。“90后”是“60后”的下一代,中國人中國際化的一代,從小就“English”,很多人出國留學,他們的消費觀念也很超前。他們是巨額財富的繼承者和消費者,所以未來產業的轉型,宗佩民認為都將圍繞“90后消費”方向。
這個觀點有幾組數據作為支撐,比如“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個波峰推動者”、“大城市化潮流”、“消費對GDP拉動作用的增長”等等。就消費拉動GDP增長而言,2009年,全國消費對GDP的貢獻,次超過50%,達到52.5%——一個可預見的消費時代正在到來。
投資的思考:適應90后產業工人短缺趨勢,提高傳統制造業自動化水平成為迫切課題,這將帶動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適應人口遷移趨勢,大城市化已經成為城市化新的特點,與之相關的高鐵、地鐵等產業將迎來十年黃金期;90后人口帶有深刻的網絡基因,以物聯網(傳感器、芯片、無線信號發射器、應用組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產業將成為戰略性產業;以工業設計、技術研發、資本管理、文化消費、服務外包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必將成為新的主導產業。
陳越孟和宗佩民都表示,投資的意義不僅在于贏利,也在于能“推動經濟社會結構轉型,讓中國步入下一個10年的輝煌。”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