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森林創始人李玉龍 爸爸教育的倡導者和先行者
觀點前言
2013年《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在帶火星爸和萌娃類戶外親子互動節目的同時,也著實帶熱了戶外親子市場。有報告顯示,2017年元旦期間以兒童為主導的親子游群體占主要比重。同時,由于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親子游已經成為了中國旅游增長速度快的細分市場之一,并且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戶外親子市場會成為母嬰產業下一個風口嗎?親子游產品的短板又在何處?今天,中嬰網就采訪到了“爸爸森林”創始人李玉龍,通過分享“爸爸森林”的創新模式,來探尋戶外親子市場的發展之路。
李玉龍 “村長”
(FatherForest爸爸森林創始人)
香港大學 中國商學院 整合實效(IPM) 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學“二七愛心會”會長
美國ICF (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認證會員
具有12年的IT行業背景,敏銳的客戶洞察力、行業領導力和豐富的戰略管理經驗。
ICF (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認可的國際教練阿聯合會會員,尤其擅長家長溝通和關系溝通領域,經常參與家庭教育行業的學會活動外,亦常被國際學校(幼兒園、小學)做演講分享。
李玉龍,FatherForest爸爸森林創始人、也是爸爸森林發展的靈魂人物,他為中國孩子量身打造具有獨特理念的戶外親子機構,通過其影響力號召更多的爸爸加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并提倡通過親近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方式,聚焦于體驗式親子非課堂教育。而性情溫和、沉穩大氣的他,被每個爸爸和孩子們親切的稱呼為“村長”。
“村長”誕生記
可能我們想象不到,一個有著12年IT行業工作經歷的IT男,會離開他所熟悉、熱衷的領域,毅然投身于另一個之前從未接觸的行業。說起這件事的緣由,李玉龍告訴小編,之所以做出改變,跟他2014年、2015年的生活動態有關。
“本身我有小孩的,2010年出生的,因為工作比較忙,陪她的時間很少。到孩子4-5歲、能夠出去玩的時候,周末有一空就會帶著孩子出去上一些興趣班,大的節假日帶她出去旅游。”
中國人原來的傳統思維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孩子交給媽媽、或者長輩來帶,家庭中父親參與教養的時間和付出精力相較很少。但李玉龍卻不這樣認為,“我自己帶了孩子以后,周邊的朋友會評價這個孩子為什么這么性格開朗、為什么懂這么多,我察覺到可能是我注意力精力放在她身上多的一些改變。帶孩子和同班同學出去玩,那些孩子單是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帶,我明顯發現自己的女兒和他們不一樣的地方,我也很開心有這樣的察覺。”
在察覺到這些改變之后,李玉龍就想到要做一些事能夠影響到其他人。“做IT行業的男性偏多,我也是一個愿意分享的人,會發一些我們去哪里玩的照片, IT行業的同事朋友發現我們去過的地方他們沒留意過或者沒去過,或者他們去過,卻沒留意到還可以這樣玩的。他們說下一次去哪里玩可以帶上他們一起,于是我們周六周日就組織了一個類似于這樣的公益活動,希望爸爸們能夠在節假日帶孩子一塊來玩。“李玉龍跟小編聊到,“開始沒有往商業上去考慮,當很多人愿意跟我們一塊去玩、去發現更多好玩的地方的時候,我發現靠我一己之力就不行了,就要找一些幫手共同做這件事。”
李玉龍發現這個市場雖然小眾,卻有著不凡的發展潛力。“因為都是爸爸帶小孩去玩,我想起了之前的熱播劇《爸爸去哪兒》,這就是初的一顆種子。”其實不需要李玉龍陳訴很多東西,很多爸爸、很多家長都很認同。“我就覺得干脆認真去做這件事情吧,不單可以帶自己的小朋友了,周邊有興趣的家長都可以加入進來,我們就這樣開展下來了。”于是,2016年3月,“爸爸森林”便成立了,這才有了現在的“村長”——李玉龍。
戶外親子市場火爆 下一個風口
隨著旅游消費頻次的增多,以及《爸爸去哪兒》等親子類綜藝節目的火爆,近一兩年來親子旅游市場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不過,隨著“戶外親子”市場愈發火爆,布局這一領域的企業也日漸增多,其中更是不乏巨頭們的身影。加上自2016年開始資本寒冬導致的投融資乏力,以及OTA們與批發商們頻繁發生的整合現象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推動了對“戶外親子”市場的關注。不少業內人士也指出,“戶外親子”或將成為母嬰行業的又一個風口。
但是,在戶外親子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一些問題也逐漸浮出表面,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李玉龍也跟小編談到,相較于其他旅游領域,戶外親子游由于受到地域限制的影響,現在來看還并沒有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因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給了進入這一領域的創業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利好條件。李玉龍也指出,親子游的產品和理念現在還處在基礎階段,所以未來一些轉型的企業或遭受挫折的創業公司,可能也會大量的涌進這一領域。
在巨頭尚未出現之前,以及隨著戶外親子游行業的不斷發展,找到可以在全國各地快速復制的模式仍是擺在多家戶外親子游創業公司面前的重要問題之一,而這也是決定戶外親子游能否打破地域限制的關鍵。
爸爸森林——倡爸爸教育的戶外親子機構
正是由于區域化的特性制約,就決定了親子游想要大批量的在其他城市復制并非易事。而如何突破地域的制約,也是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從現階段來看,“爸爸森林”可以說是市場上比較優秀的模式了。
在談及“爸爸森林”的模式時,李玉龍跟小編分享到,“先,爸爸森林做的是親子戶外,我們倡導的是爸爸來陪伴;第二我們有一個父母課程,我們在室內有個教室,很多父母也覺得需要一個學習成長的平臺和空間;第三我們有一個境外游學,逢長假,比如暑假、國慶節、圣誕、元旦,我們會組織境外親子游。”
李玉龍強調,“我們做的是差異化、垂直細分的領域,我們倡導的是爸爸陪伴孩子,讓爸爸成為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非課堂教育的一部分。”
在亞洲,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親子機構對女性帶孩子的依賴程度是很高的;但在北美、歐洲,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當中起的作用是平等的,如果一個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缺少父愛的關懷,這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觀是有影響的。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速正從發展中朝向發達國家前進,人們除了在溫飽方面滿足要求以外,在精神層面更追求一些認同感和價值感的存在。
“在像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爸爸對我們的理念接受程度是越來越高的。媽媽對于爸爸參與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當中,至少我們目前做這么多案例以來,是沒有反對的。”李玉龍表示,“尤其是75后、80后的爸爸群體,他們更重視精神層面的教育。”
“外面跟我們競爭的也多,我們不是的,但是像我們做得這樣全面、又這樣堅定的不是很多,很多人都在嘗試做。”李玉龍相信,“爸爸森林”的舞臺一定會越來越大。
推薦觀點RECOMMENDED
欄目合作COOPERATE
專訪熱線:021-6208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