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國內國際雙循環、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等重大歷史機遇,中山如何重塑產業優勢?近日《中山市產業體系重構工程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提出把握重大歷史機遇,實施產業體系重構工程,重塑產業結構,做優做強優勢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促進新時代中山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提供強力支撐。
■揚優棄劣重塑產業結構
按征求意見稿,我市推進產業體系重構工程,堅持增總量、優存量、促增量、提質量,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目標,以產業創新為動力,以實現產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為核心,以強鏈補鏈拓鏈為主線,揚優棄劣,重塑產業結構,激發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打造一批擁有關鍵環節核心優勢的產業集群,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構筑創新要素高效集聚、產業鏈條完善、充滿韌性活力的現代產業新體系,促進新時代中山經濟高質量崛起。
將緊緊圍繞產業體系重構,明確發展目標,分業施策,有序推進,逐步由目前的產業結構優化重塑成新的產業結構。近期到2024年,產業體系重構取得明顯進展。遠期到2035年,產業體系重構取得決定性成果。近期擬力爭形成1個產值5000億元(智能家居)、1個3000億元(電子信息)、1個2000億元(裝備制造)、1個1000億元(健康醫藥)產業集群。遠期在優勢領域、新興領域、前沿領域打造更多帶動能力突出、競爭優勢明顯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創新要素高效集聚、產業鏈條完善、充滿韌性活力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征求意見稿提出發展重點,擬立足中山產業基礎,揚優棄劣,重塑產業結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美妝、板式家具、新能源、光電等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現代服務業為支撐、數字經濟產業為的新型產業體系。
■深度融入大灣區新興產業體系
征求意見稿提出,在推進舉措方面擬圍繞產業體系重構目標,實施產業結構重構升級行動、主導優勢產業鏈培育行動、產業創新體系重塑行動、產業主體競爭力重塑行動、產業空間重構行動、產業支撐服務體系重構行動、產業政策體系重構行動、產業生態體系重塑行動等“八大行動”。
在實施產業結構重構升級行動上,征求意見稿提出,深度融入大灣區新興產業體系、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提檔升級、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其中,深度融入大灣區新興產業體系,征求意見稿提出,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重點領域,選準產業鏈中可能打造成獨特競爭力的關鍵環節,積極與國內外領軍企業對接,加強區域內創新資源配置和產業發展統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和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主動引進國家、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優秀成果轉移轉化及產業化,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國產替代能力,共建大灣區先進制造業集群。積極參與粵港澳現代海洋產業發展,依托港澳特有優勢,重點發展海上風電裝備、海洋高端智能裝備等產業,建設珠三角海上風電裝備科技創新中心。支持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到中山落地轉化,建設西灣國家重大儀器科學園。圍繞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通信等新興產業,招引龍頭企業,引進相關配套企業,打造多元化融合應用場景,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協同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集群。
實施產業空間重構行動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打造“東創、西強、南育、北融、中優”的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加快提升產業平臺承載力,重點引進一批投資大、效益好、技術高、用地少、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帶動全市產業體系重構。
針對產業結構重塑,征求意見稿還提出了一系列的創新做法。這次公開征求意見提出意見時間截至10月31日。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