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意識的不斷覺醒,保健食品市場迎來高速發展新階段。2025年上半年,行業在需求細化、技術創新與政策加持的多重驅動下表現亮眼,不僅延續了增長勢頭,更在品類結構與功能定位上呈現出多元進化趨勢。從消費行為到注冊數據,再到功能賽道的持續拓展,保健食品正加速融入現代人群的日常生活,邁向規范化、專業化、生活化的新紀元。
01
健康需求持續升溫,行業規模穩步擴張
2025年上半年,中國保健食品市場延續了近年來的高增長態勢,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保健食品行業調查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3年我國保健食品市場規模已達到3282億元,同比增長8.29%。預計2024年銷售額將進一步增長至3475億元,2025年有望突破3600億元。行業整體呈現出穩中有進、穩步擴張的發展趨勢。
與此同時,消費行為日趨理性,市場需求也日益走向細分化與專業化。從購買渠道來看,藥店和醫院仍是主要選擇,占比達到30.67%;其次為大中型超市,占比26.55%。此外,網購平臺占比20.92%,專賣店占比12.96%,社區小超市/小賣部/便利店為7.07%,路邊攤/集市則僅為0.89%。多元化的渠道布局反映出消費者在關注健康的同時,更加注重購買的便捷性與專業性。
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食品與傳統保健食品的邊界正逐漸模糊。膠原蛋白軟糖、益生菌飲料等“輕養生”產品以零食化的形態融入日常生活場景,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接受度,也推動了市場的進一步擴容。這類產品的興起標志著保健食品正在從“藥補”走向“食養”,健康理念加速普及。
政策方面,隨著《“十四五”國民營養計劃》的持續落實,備案制原料目錄中陸續納入諸如鐵皮石斛、天麻等中藥材,為企業創新提供了政策空間。同時,市場監管總局在標簽管理方面持續發力,強調規范宣傳,加強執法。這些政策和監管舉措為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了支撐。政策紅利與監管規范共鳴,正在重塑保健食品行業發展格局,驅動其從粗放增長向規范、專業、可持續邁進。
02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注冊數據盤點
2025年上半年,中國保健食品行業延續了穩健發展態勢,產品注冊審批工作高效推進。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6月期間共批準保健食品注冊產品858款,較2024年同期的728款增長17.8%,審批效率顯著提升。
保健食品注冊數量(按批次分)
從產品批次來看,上半年共發布23次保健食品批件(決定書)待領取信息,其中,新產品批件總計116個,占比約為13.5%。其余742個批件涵蓋了變更注冊、技術轉讓、延續注冊等不同類型的產品。單次發布保健食品批件(決定書)待領取詳情信息產品數量最多的為2月19日,發布數量為180個產品信息。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以196款獲批產品領跑全國,占總量的22.8%,這主要得益于珠三角地區完善的保健食品產業鏈和頭部企業的持續發力。北京市以137款產品緊隨其后,山東省則以70款產品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江西、安徽等中部省份的注冊量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此外,外資品牌加速布局中國市場,德國諾惠、日本河合制藥等企業的產品注冊量占比約2%。
保健食品注冊數量(按劑型分)
在產品劑型方面,傳統劑型仍占據主導地位。軟膠囊以54.66%的占比保持第一,膠囊劑型因其便攜性和劑量精準性持續受到企業和消費者的青睞。與此同時,新興劑型增長顯著,口服液占比提升至4.9%,粉劑占比達9.09%,這些劑型更適應運動營養和代餐等新興消費場景。茶劑(2.65%)等更貼近日常消費習慣的劑型也保持穩定增長。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功能性食品與保健食品的邊界逐漸模糊,“阿爾發纖緣苦蕎葛根餅干”、“戰馬牛磺酸維生素飲料”等創新產品的獲批,標志著保健食品零食化趨勢的深化。
保健食品注冊數量(按營養素類別分)
從原料和功能宣稱來看,植物性原料產品占比達71.67%,顯示出傳統中醫藥理念與現代保健食品的深度融合。使用頻次最高的原料包括西洋參(14.86%)、靈芝/孢子粉(17.2%)、黃芪(8.28%)和紅景天(4.88%)等。同時,磷蝦油、雨生紅球藻、蝙蝠蛾擬青霉等原料的使用率顯著提升。口服美容類(膠原蛋白、透明質酸鈉)產品、睡眠健康類(酸棗仁、靈芝)產品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反映出消費者健康需求的多元化趨勢。
總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我國保健食品注冊數量穩步增長,反映出行業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的良性發展態勢。從注冊批次數量的持續攀升,到地域、劑型、原料等維度的不斷優化,可以看出,保健食品產業正加速走向多元化、精細化與規范化。
03
創新驅動與市場新機遇:2025保健食品發展風向標
公眾健康意識持續覺醒,消費需求日趨細分,保健食品行業正在迎來以“功能+場景”為導向的新一輪增長契機。2025年,圍繞腸道健康、女性營養、情緒調節、兒童成長以及生活方式升級等多個賽道,功能性產品加速布局,品類創新與科技賦能不斷重塑行業生態,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腸道健康崛起:功能益生菌快速擴容
腸道健康已成為消費者重點關注的健康維度。作為提升腸道微生態平衡與免疫功能的關鍵元素,功能性益生菌正快速占據消費主流。據《2025-2030年中國益生菌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益生菌市場規模達1200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1380億元,并在2030年達到232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10%。隨著產品形態向零食、飲品等多樣化拓展,益生菌正在從“補充劑”走向“日常化”。
圖源:《2025-2030年中國益生菌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女性健康升級:從基礎營養到周期管理
女性營養品市場正經歷從“基礎補充”向“周期性調理”的結構性升級。《2025女性健康食品消費趨勢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女性健康食品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預計至2025年將增長近三成。“經期調理、孕期營養、更年期管理”成為核心增長動力。除鐵、鈣、葉酸等常規補劑外,月見草油、圣潔莓、瑪卡等植物成分受到青睞,標志著天然來源、復合營養與精準干預成為新趨勢。
情緒營養上升:心理健康需求催生新品類
情緒調節類保健食品正成為“身心雙調”理念下的新風口。隨著社會節奏加快和精神壓力普遍增加,消費者對睡眠、焦慮、情緒穩定等方面的關注度明顯上升。據全球疾病負擔數據,全球約4.05%人口患有焦慮癥,達3.01億人。我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仍存在較大供需差距,為情緒營養品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酸棗仁、γ-氨基丁酸(GABA)、香蜂草等原料逐步進入主流配方體系,驅動產品創新與功能突破。
不同年齡組的抑郁風險檢出率
兒童營養精細化:育兒理念推動品質升級
育兒理念從“喂養”向“科學營養”轉變,嬰幼兒營養品市場迎來品質化增長期。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行業市場規模達1567.8億元,2024年預計增長至1688.3億元。消費者對產品成分安全性、營養價值和功能性提出更高標準,兒童專屬維生素、DHA、益生菌、蛋白粉等成為熱點。品牌通過配方升級與科研背書搶占“精細化育兒”紅利。
健康生活方式:從控攝入到“輕養生”風尚
“控糖、控脂、高蛋白、營養替代”等理念持續影響消費決策,推動代餐粉、植物奶、功能飲料等生活方式類營養品加速滲透日常。消費者不再僅關注功能性,更重視產品是否契合自己的生活節奏與情緒狀態。根據Z人聯想發布的“輕養生”詞云,“少糖”“健康”“放松”“簡單”等高頻詞集中體現出“輕”的價值取向。這既是對身體負擔的減輕,也是一種追求松弛、自洽的生活哲學。正因如此,“輕養生”在年輕群體中迅速崛起,推動保健食品從營養補充走向生活方式表達。
2025年,保健食品行業創新趨勢愈加聚焦“人群+場景”雙重驅動,精準營養、情緒支持和生活方式優化等新興賽道迅速發展。消費者對健康的理解從單點補充向整體干預轉變,推動產品從“單效”走向“復合”,從“補充”走向“管理”。對于企業而言,圍繞細分需求進行差異化創新,將成為贏得市場與信任的關鍵路徑。
04
新政驅動,營養健康食品迎來新增長周期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行業在政策端迎來密集調整與制度升級,監管重心逐步從“管得住”邁向“管得好”。無論是標簽規范、功能聲稱,還是原料標準,都體現出監管精細化、科學化的導向。這些新政不僅提升行業準入門檻,也為企業研發和產品合規提供了更明確的路徑指引。
標簽與信息管理雙升級:規范化邁向精細化
3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布《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該《辦法》將與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同步實施。這項新規直擊食品標簽亂象,從生產日期標注到網絡銷售規范全面升級,為消費者權益保駕護航。
《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3月出臺后,6月進入全面執行階段,要求保健食品必須標明“藍帽子”標志、注冊/備案號,并設置警示用語區。營養素補充劑需標注“營養素補充劑”字樣。
5月1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發布《關于及時更新保健食品注冊申請人聯系信息的通知》,提醒部分保健食品注冊申請人未及時更新聯系人及聯系方式會影響核查,要求信息變更者通過現場或郵寄提交申請書更新系統信息,否則將承擔相應責任。
功能聲稱更科學:評價體系日趨嚴謹
4月2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允許保健食品聲稱的保健功能目錄有助于維持關節健康(有助于緩解關節疼痛/僵硬、有助于減少關節腫脹、有助于維持關節軟骨健康、有助于維持骨關節健康)(征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同時,總局還配套發布了相關推薦性的保健功能試驗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以及保健功能評價試驗項目、試驗原則及結果判定等文件。
原料標準加速補全:基礎規范持續夯實
2月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2個推薦性國家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分別為《保健食品中大豆異黃酮的測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和《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測定》,征求意見截止日期均為2025年4月8日。
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通過全國特殊食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466)發布了多項關于保健食品原料的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涉及褪黑素、輔酶Q10、破壁靈芝孢子粉、螺旋藻和魚油5個保健食品原料。
3月28日,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審議通過了4項團體標準立項提案,包括:《保健食品用原料蘆薈提取物》《保健食品上市后技術評價指南》《斑馬魚模型用于保健食品耐缺氧功能的篩查方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真實世界研究指南》。
4月,由全國特殊食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466)組織修訂的8項保健食品國家標準正式對外發布。這8項國家標準分別為:1.《保健食品中泛酸的測定》(GB/T 22246-2025)2.《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測定》(GB/T 45242-2025)3.《保健食品中硫胺素、核黃素、吡哆醇、煙酸、煙酰胺和咖啡因的測定》(GB/T 45243-2025)4.《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測定》(GB/T 22247-2024)5.《保健食品中番茄紅素的測定》(GB/T 22249-2024)6.《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測定》(GB/T 22251-2024)7.《保健食品中輔酶Q10的測定》(GB/T 22252-2024)8.《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鉻的測定》(GB/T 45168-2024)
隨著政策體系持續完善,保健食品行業正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周期。制度保障的強化不僅推動產品更透明、標準更清晰,也為消費者建立起更加穩固的信任基礎。未來,合規與創新將成為企業贏得市場的“雙引擎”。
05
制度護航+需求上揚,營養健康食品產業鏈迎拐點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行業在政策優化、市場擴容與消費升級三重驅動下,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拐點”。從配方創新到劑型升級,從監管規范到消費者認知提升,整個產業鏈正在由“粗放競爭”走向“價值重構”。
展望下半年,如何實現科技研發、市場教育、品牌傳播的協同突破,將成為決定企業能否乘風而上的關鍵。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截止:2025年6月30日,可能存在個別遺漏,請以原始信息官網發布為準)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