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衛健委發布《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20年6.46張增加到2021年的6.70張,醫院次均門診費用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1.5%。2021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三項制度”共投入資金240.8億元。
衛生資源方面,《公報》顯示,2021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030935個,比上年增加8013個。全國共設置10個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和兒童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944.8萬張,同比增加床位增加34.8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20年6.46張增加到2021年6.70張。全國衛生人員總數1398.3萬人,比上年增加50.8萬人(增長3.8%)。
2021年全國衛生總費用初步推算為75593.6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20718.5億元,占27.4%;社會衛生支出33920.3億元,占44.9%;個人衛生支出20954.8億元,占27.7%。人均衛生總費用5348.1元,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例為6.5%。
《公報》顯示,從病人醫藥費用來看,2021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329.2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1.5%,按可比價格上漲0.6%;次均住院費用11002.9元,按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3.6%,按可比價格上漲2.7%。日均住院費用1191.7元。醫院次均門診藥費(123.3元)占次均門診費用的37.5%,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
《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推進老年健康服務和醫養結合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國設有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6個;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4685個,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綜合性醫院529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5431個,設有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科的醫療衛生機構1027個。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開展2021年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確定35家示范企業、2個示范園區,45個示范街道(鄉鎮)、17個示范基地。
人口家庭發展方面,《公報》顯示,2021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二孩占比為41.4%,三孩及以上占比為14.5%,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0.9。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三項制度”共投入資金240.8億元,比上年增加16.8億元;中央財政投入資金132.4億元,比上年增加7.5億元。
國融證券研報指出,醫療需求多樣化,公立醫院難以完全滿足。參照發達國家經驗,在老齡化階段下就診需求將持續上升。從供給上看,橫向對比其他國家,我國醫療建設短板較為明顯,我國住院病床使用率明顯較高,特別是三級醫院病床使用率超過95%,醫療供需矛盾明顯,政策對公立醫院有所規劃,對社會辦醫空間有留白。另外,在地域分布上我國醫療資源整體呈現不均衡的狀態,經濟發達地區、省會城市往往擁有更多醫療資源,隨著低線城市人群消費力上升,對部分病種就近就醫的意愿也會更加強烈,體制機制相對靈活的民營醫院可以進行下沉布局,填補公立醫院余留的需求。
萬和證券研報指出,醫改全方位推動供給側改革,今年以來政策密集助力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醫改政策頻頻落地,持續推動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我國重要政策頻發,持續助力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涉及醫藥工業、醫療機構、康養、中醫藥、青少年近視等方面。醫保控費方面:醫保局騰籠換鳥打出“集采+談判”組合拳,藥價平均降幅趨于穩定。國產藥械企業有望受益于集采持續提升市場份額,并轉向以品質和價格優勢為導向。
在線咨詢